亚博App下截

你的位置:亚博App下截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
一步错步步错?英国航母为让预警机上舰,要拆甲板重做弹射器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03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航母一直是海权的象征、强国的标志。不过,英国皇家海军由于过去的一个决定,如今正为其“伊丽莎白女王”级航空母舰付出代价。当初它希望以中等成本获得全球部署能力,现在却遭遇了“无舰载预警机可用”的困境。

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,竟然是计划大动干戈,拆除飞行甲板,再重新装上弹射器和拦阻索?

事情的起因很简单——英国的“女王”级航母采用了STOVL(短距起飞/垂直降落)设计,主要用于运行F-35B隐身战斗机。

这种设计看似经济实惠且灵活,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起降传统意义上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,例如美军常用的E-2“鹰眼”系列。最终,英国只好选择折中方案,配备梅林“鸦巢”预警直升机。

但这款“梅林鸦巢”的性能远不如固定翼预警机。它搭载的“搜水2000”雷达实际上是对“海王”直升机老旧设备的升级版,对空探测距离只有100公里,对海目标虽然能达到300公里,但分辨率和实时态势感知能力完全无法与E-2等主流预警平台相比。

更尴尬的是,全球可选的舰载预警直升机只有四种,多数还是退役或落后的型号。英国既不能引进中俄产品,又买不起美国改进版的型号。

于是,英国想出了一个“大招”:干脆对女王级航母进行“翻新升级”!不甘心只采用短距起飞/垂直降落(STOVL),他们打算将航母改装成具备弹射起飞和拦阻降落能力的CATOBAR(弹射起飞/阻拦降落)航母!

这听起来很激动人心,但实际操作起来,却相当于一次“整容级”的大改造——不仅需要拆除大半个飞行甲板,还需要改造供电系统、增设储能装置、安装电磁弹射器以及多组拦阻索,其工程规模之庞大、成本之高昂,令人望而生畏。

目前,英国提出的“皇家方舟计划”采取两步走策略。首先,安装两条拦阻索,实现固定翼无人机的基本降落功能,转型为STOBAR(滑跃起飞/拦阻降落)航母;其次,升级为完整的CATOBAR航母,配备15米、55米或90米的电磁弹射器,用于发射不同类型的舰载无人机以及E-2预警机和F-35C战斗机。

尽管这个计划听上去很吸引人,但预算方面呢?法国为PANG级航母加装两条弹射器和三道拦阻索就花费了13亿美元,而英国的造船效率较低且需要全新设计,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可能需要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。

换句话说,为了多年前节省的几亿英镑,如今英国不但要拆除航母甲板、重新调整船体结构,还得花费巨额资金进行全面的大修。这一系列操作,不免让人想起那句老话:舍不得买伞,结果淋雨生病了却要花更多的钱去看医生。

其实,从技术角度来看,英国并非完全没有选择。他们曾经尝试改装EH-101“海王”直升机,研制第二代预警直升机,或者引进类似美国“莫哈维”的可在滑跃甲板起降的固定翼无人预警平台。

然而问题是:直升机上的雷达尺寸过小,导致探测能力不足,飞行性能不佳,续航时间也有限,就连着舰都属于高风险操作。这些问题的根源,实际上是在当初决定不安装弹射器和拦阻索时就已埋下的隐患。

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,就连印度都在推进STOBAR航母的建造,并且发展了MiG-29K和国产舰载机;土耳其虽然没有安装弹射器,但也努力延长滑跃跑道;而中国早已迈入电磁弹射的时代,福建舰的问世已经标志着世界舰载航空的未来方向。

反观英国,竟然为了搭载性能更好的飞机而拆除航母的飞行甲板,这种状况着实令人感叹不已。

有人可能会问,英国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几架美国的E-2D“先进鹰眼”呢?答案是:并不是不想买,而是装不下。F-35C和E-2D都是为CATOBAR(弹射起飞/拦阻降落)型航母设计的,而英国的“女王级”航母原本就不适合这种搭配。

英国当初执意选择STOVL路线,就是为了节省成本。但如今,当初省下的钱却以更高的代价返还了——采购F-35B的费用更高,研发新型直升机也成本不菲,甚至连无人机都没法很好地运用。

而现在,不仅舰载预警机跟不上步伐,英国还面临着F-35B产量不足以及未来无法更新换代的双重困境。甚至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开始对F-35B的长远发展前景感到担忧。一旦美方停止F-35B后续升级计划,英国的女王级航母在未来将无机可换,完全变成“海上游乐场”。

当年造舰时图省钱,如今改装费用直接翻倍起跳;当初为了省事没有配备相关系统,现在却要大动干戈,甚至相当于拆掉半艘船来弥补漏洞。英国海军的这一系列“靠旧吃老本、小处省钱反而导致后期付出巨大代价”的经典操作,堪称海军历史上的反面典型。

如果英国真想解决航母存在的问题,恐怕不只是简单拆除甲板这么简单,更需要全面重新规划整个舰载机作战体系。否则,“ Queen Elizabeth ”级航母最终可能会变成徒有其高排水量却毫无战斗力的“空壳舰”。

简明扼要地说:英国“航母梦”的经验表明,在战略装备方面,“提前投入”远胜于“亡羊补牢”。在大国竞争中,一步失误很可能导致全面落后。